本次承蒙同仁厚愛,代表學校參加彰化縣101年度教師創新教學及班級經營比賽,
能夠得到白金獎的肯定,除了感謝評審的鼓勵,更感恩這條教育路上諸多貴人的幫助。
學生是我的貴人,他們用最直接的回應,讓每一場教學的優劣立判;
用最坦率的個性,考驗我的智慧、激勵我成長;
同時也用最純真的眼神,讓我感受到為人師表的任重道遠。
家長是我的貴人,他們將孩子交到我的手中,和我一起承擔教育的重任,
彼此的理念不論是一致或分歧,給予我的不論是支持或建議,
都促使我在教學上更進步,也在處事上更圓融。
學校是我的貴人,我從一個生澀惶恐的初任教師,漸漸成為獨當一面、能夠實現自己教學願景的幸福教師,
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校長的領導,行政團隊的支援,以及同事們的傳承提攜。
在此特別感謝呂文琪老師、林玲朱老師、柯詠妍老師、梁嘉茜老師、陳怡文老師、鄭如汝老師和潘秀如老師,
在我初入職場,最懵懂茫然的階段,不吝惜和我分享您們寶貴的經驗,亦師亦友,
讓後學省卻不少困惑摸索的時間,更快融入教學與班級經營的實戰現場,
今日這份白金獎的榮耀,理應與您們共享。
最後,我得說「閱讀」也是我的貴人,
回顧過去的教學歷程,其實有許多源自於它的力量。
服務年資尚淺的我,悠游書海跨越時空,就像站在教育界巨人的肩膀上,
觀摩諸位先進的經驗、嘗試他人的方法、消化前輩的理念,
然後轉化成自己經營教學與班級的能量。
「創新」二字,實不敢當,
只是因為書籍、因為閱讀,我才能不斷思考、反省並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身為教師,這是我對自己永懷教學熱忱的期許和承諾!
----------------------------------------------------------------------------------------------------------------------------------------
因為在這次比賽中得到白金獎,因而有了到香港與深圳進行閱讀參訪的機會,
以下便針對本次參訪心得略作說明:
一、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
初次到訪,這學校座落於一個擁擠的住宅區,
隔壁就緊鄰著另一座小學,香港競爭激烈的小學教育,可見一斑。
這天,我觀看的是二年級的中文課,老師用廣東話授課,
雖然語言不通,卻仍然可以感受到老師上課的熱情,課
堂上與學生親切熱絡的互動,學生也踴躍的舉手發言,
傳遞出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氛圍,課程設計也運用了豐富的閱讀策略,
課後透過校長的簡報說明,讓我更清楚這所學校的特色,
以下便簡單說明這次參訪帶給我的省思:
(一) 宣基小學有屬於自己的校本課程,拋開傳統教科書的羈絆,在中文科方面,由學年老師們共同編輯教材,
以五年級為例,單元內容包括描寫、記事、借事抒情、說明、本土文化考察、議論、古典小說及借物抒情等八個面向,
每個單元都具體列出各題材教學的重點,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相較於國內一般教科書失之零散且不夠明確的主題目標,
整體上能更有系統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關於中文科課程的安排,低年級以繪本故事為主軸,階段目標是讓學生大量識字;
中年級開始指導學生閱讀理解策略(learn to read);
高年級則進而讓學生透過閱讀開展自己的學習廣度(read to learn)。
(三) 學生在班級中的座位採分組的方式,強調合作學習模式,
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經常有讓學生與同儕討論並輪流發表的機會。
或許正因如此,每個孩子應對進退都表現得落落大方,
當天帶領我們參觀認識校園的也正是學生,說話條理分明,態度溫文有禮,介紹得非常詳細,
校方放心也放手讓學生作東來接待外賓,可以感受到這所學校孕育人才的自信,
光是願意給孩子們重要的機會去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能力,就十分值得我們借鏡。
二、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如果說宣基小學是以他們的軟實力(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吸引眾人的目光,
那麼位於郊區沙田圍的呂明才小學便是一所具有完善硬體設備,資源豐富的學校。
薛鳳鳴校長過去曾在宣基小學服務,帶領中文科教師自編閱讀融入的課程,
她在簡報中坦言呂明才小學的優勢能力顯現在圖書館教育以及校方推動閱讀的企圖心與成效,
至於教師在課程與教學方面則仍以教科書為本,閱讀策略的使用與閱讀材料的選編仍在努力發展的階段,
在本次三年級中文科的課堂觀察中,很明顯感覺到這分差異,
不過呂明才小學試圖以更多元的閱讀形式補足正式課程中不盡成熟的遺憾,
他們結合家長的資源,打造出適合孩子們閱讀的環境,設計出豐富有趣的閱讀活動,
讓學生享受閱讀,讓學校成為一個充滿書香、充滿閱讀活力的地方,
以下簡述本次參訪所知與推動閱讀相關的創意亮點:
(一) 選書權活動:全校學生每人捐10元(港幣)作為圖書館購書經費,
捐錢的學生可以向學校提出希望圖書館購買的書籍,
並在購書後於書名頁貼上推薦這本書的學生姓名。
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有自主權,吸引他們走進圖書館來翻閱自己投票推薦的書;
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推薦的書單得知哪些書籍最為熱門,人氣最旺,
讓圖書館不再是學校裡的裝飾品,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
這個活動每年為呂明才小學的圖書館募得大筆經費,目前圖書館的藏書已經十分豐富,
超過四年以上的書籍,便下架整理到課室中成為班級圖書,讓書籍隨手可得,提高學生的閱讀意願。
(二) 自我完善獎勵計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由學生參與設計初階和高階「閱讀日記」,
學生在達成每個階段的閱讀任務後給予獎勵,
其中包括獲得使用iPad電子書的機會,結合資訊媒體的應用,
讓閱讀變成一件更好玩的事,也跟上時代的趨勢與潮流。
(三) 共同備課會議:每天早上7:40~8:25學生在課室及禮堂進行早讀活動的時間,
各學科教師召開備課會議,研討課程內容,
再透過校內網絡建立各科教學資源共享的平臺,
這些成果最後將轉為學校共有的智慧財產,
每年根據不同的授課年段與經驗加以調整、補充,提升整體教學品質。
除此之外,教師之間有所謂的「級圈」會議,由教學年段相近的教師組成,
目的是討論分享學生管理與班級經營的技巧,
更有「班會」的組織,主要是中文、英文、數學三大主科教師固定集會,
共同討論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與輔導狀況。
透過這些教師們經常進行的專業對話過程,
不僅能使課程教學的內容迸發火花,
也能在教師之間產生良性的專業成長動力,互相學習、彼此激勵,
形成一個不斷精進的優質教育環境。
三、東莞高埗鎮中心小學
來到東莞高埗鎮中心小學,連續兩節分別觀看四年級和五年級的中文課,
授課的是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幾近完美的教學安排,展現現出一種令人詫異的流暢,
以下略述個人觀課心得:
(一) 十分重視文章的情意教學,運用朗讀技巧指導學生反覆品讀文章內涵,
結合圖片、影像和音效,引導學生深入文章韻味的核心。
(二) 運用閱讀策略,解讀文章結構,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情,發掘人物的品質。
(三) 閱讀的重點不在解釋字詞義,而在把握文章的主旨,
學習如何品味細節,體會文章的情感,
字詞的意義是透過上下文的連結,隨文識字而得。
指導的方法是先請學生自由讀,找出令自己感動的語句,
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體會,再共同朗讀文章,
接著提出疑問,分組討論後發表對問題的看法。
四、總結
無論是宣基小學、呂明才小學或高埗鎮中心小學,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是「專科專教」,
中文科的教師絕對不可能同時教授數學,即便是低年級同樣如此。
唯有讓教師有充裕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主科的課程設計安排,
讓具備學科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團隊,精進教學技巧,
教師的專業能力才得以展現,也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
此外,這次參訪可以發現各個學校都將「閱讀」這件事視為中文科的教學重點,
無論是教師在課堂上自然的使用閱讀策略引導學習,
或是學校在校園中有系統的推動一連串閱讀活動,
甚至進而發展校本課程,自編教材、改變傳統的考試型態…等等,
都顯現「指導孩子閱讀」在當前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本次以閱讀為主題所安排參訪的學校,有許多觀點與作法,相當值得我們深思與借鏡。